黄波旁 Yellow Bourbon
Yellow Bourbon,黄波旁,成熟后果实为黄色,最初在巴西发现。咖啡果实成熟后不会变红,反而呈现橙黄色,故名为「黄波旁」。
在全球咖啡园豆出口最大产区巴西当地,黄波旁的产量只占不到1%,相当珍贵稀有。
黄波旁虽然栽培难度较高,但种植在高海拔地区,会有极棒的风味表现,曾经连续两年席卷巴西「超凡杯」大赛,几乎囊括前三名大奖,风靡精品咖啡界。
发现历史
1871年,巴西圣保罗州的博图卡图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,铁皮卡(Typica)品种突变成黄色浆果,而不是红色的了。在当地的记录里并没有这样的豆子,于是就简单称为黄色博图卡图,农人对这个豆子的颜色很好奇,就一直试着培养。当时的一些研究专家认为这是红波旁的天然变种。
到了1930年,黄波旁的名字正式出现,因为第一次发现它是在巴西佩德内拉斯附近的一个红色波旁农场,这个工厂用生产红波旁的方式生产黄颜色的咖啡果,因而也有人说这是红波旁和黄色黄色博图卡图自然杂交。
这件事引起了巴西农业研究所(Agronomic Institute of Campinas)的注意。卡洛斯( Carlos ArnaldoKrug)在1942年开始研究黄波旁。他发现了咖啡豆的颜色遗传起源,简单说来就是显性基因AaAa让咖啡豆产生红色的果实,而隐形基因aaaa会让黄色的果实,黄波旁就是aaaa。
风味:
烘焙过的咖啡豆呈现干爽又甜蜜的味道,优质的口感,似红酒的酸味,余韵甜。并带有坚果与可可/巧克力般的香味。
处理法:
巴西的黄波旁的豆子一般会使用半日晒法(或是半水洗法),部份的波旁品种会带有水果香,尤其冲煮时的香气与甜味更令人感觉愉悦。
植株特性:
黄波旁种栽培难度较高,产量也较低,且不耐风雨,未被广泛种植。
波旁种的叶子通常比较宽大,生长较密集,结实量虽然有比铁皮卡高,但收成期同样是2年,也算是产量少的品种。为了采收方便,农人们会将咖啡树修剪得不超过150公分。
分布范围
目前主要生长在巴西,萨尔瓦多、危地马拉、哥斯达黎加、秘鲁等国家也有种植。
台湾2011年开始也已经有培育成功的黄波旁,主要在台中新社、东势、阿里山、东山、屏东和台东等地,目前种植数量尚未到达经济规模,数量稀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