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比里卡 Liberica:被忽视却独特的第三种咖啡

简介

在咖啡市场中,我们最常听到的是 阿拉比卡(Arabica) 与 罗布斯塔(Robusta)。然而,还有一种鲜为人知却同样属于商业咖啡的重要物种——利比里卡咖啡(Coffea liberica)
它原产于西非利比里亚,被誉为“第三种咖啡”。虽然它仅占全球咖啡产量的 不到 2%,却以独特的风味、巨大的果实与低咖啡因含量在部分地区拥有重要地位。

起源与历史

  • 原生地:西非利比里亚低地森林,名称由此而来。
  • 发现与引种:19 世纪才被正式发现并人工栽培。由于树高常达 15–20 米,采摘困难,未能像阿拉比卡般快速普及。
  • 锈病危机:19 世纪末全球咖啡锈病爆发,重创阿拉比卡。利比里卡凭借相对的抗病力,被引入 菲律宾、印尼、马来西亚 等地,成为替代选择。
  • 菲律宾的繁荣
    • 1740 年代由西班牙传教士带入 Lipa 市
    • 殖民时期曾是出口主力,价格可达阿拉比卡的 5 倍
    • 当地称 Kapeng Barako(壮汉咖啡),至今仍是文化象征
  • 中国记录:根据《植物志》,海南也有栽培“大粒咖啡”,即利比里卡的地方记载。

基因与植物学特征

  • 科属:茜草科(Rubiaceae),咖啡属(Coffea)
  • 树高:5–20 米,高大需修剪管理
  • 根系:深广,能适应各类土壤与高温高湿气候
  • 叶片:厚实,最长可达 30 厘米
  • 果实:比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大近一倍
  • 种子(豆型)
    • 不对称,呈泪滴状,一侧较短
    • 顶端带“钩状”
    • 中央裂缝呈锯齿状
  • 分类学:原被视为独立的 Coffea excelsaC. dewevrei 等,2006 年后被归入 Coffea liberica var. dewevrei

风味特征

  • 咖啡因含量:三大商业咖啡中最低
    • Liberica:1.23 g/100 g
    • Arabica:1.61 g/100 g
    • Robusta:2.26 g/100 g
  • 香气:花香、果香,带有热带水果(如 菠萝蜜 jackfruit)的气息
  • 风味
    • 浓烈厚重,带 烟熏、木质、坚果、黑巧克力
    • 酸度低,余韵悠长
    • 有时被形容为“液态烟草”,风味强劲、偏沉重
  • 优质处理:能展现出花香、热带水果、巧克力甚至天然甜感,成为稀有的精品咖啡选项

产地与分布

  • 非洲:原产利比里亚、乌干达、安哥拉等地,现已稀少
  • 东南亚
    • 菲律宾:最大生产国,集中于八打雁(Batangas)、甲米地(Cavite)
    • 马来西亚:柔佛咖啡带,占本地咖啡大宗
    • 印尼:中爪哇、东爪哇、加里曼丹仍有栽培
    • 越南:部分地区近年开始尝试种植
  • 其他地区
    • 委内瑞拉、哥伦比亚有零星自然化
    • 中国海南有“大粒咖啡”的分布

种植与处理挑战

  • 产量转化率低:需 8.3–12.5 公斤果实才能得到 1 公斤生豆(阿拉比卡仅需 4–8 公斤)
  • 果皮厚、果肉多 → 去果肉与干燥难度高
  • 处理要求高:若发酵不足或过度会导致负面风味;若掌握得当则能带出天然甜感
  • 市场定位
    • 在东南亚常用于混合咖啡(kopitiam、白咖啡)
    • 精品单品稀少,价格与优质阿拉比卡接近甚至更高

市场与文化

  • 菲律宾:Kapeng Barako 是地方文化象征,传统早餐常见
  • 马来西亚:利比里卡豆常被用来制作当地特色“白咖啡”
  • 新加坡与泰国:咖啡店常供应含有利比里卡拼配的传统混合咖啡
  • 全球市场:在西方国家极为稀有,被咖啡爱好者视为“另类珍品”

未来前景

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,阿拉比卡因需凉爽高地环境而面临挑战;利比里卡凭借 耐热、耐湿、深根系、低海拔适应力,被认为可能成为未来咖啡供应链的重要候选。
随着加工技术提升与精品咖啡市场多元化,利比里卡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。

结语

利比里卡咖啡并非主流,但它的 稀有性、独特风味与气候适应力,使它在咖啡世界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。无论是作为东南亚的文化符号,还是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的“未来咖啡”,利比里卡正逐渐走出边缘,成为咖啡爱好者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
Read more

来自危地马拉的 Dilla Alghe —— 一株被重新发现的埃塞俄比亚野生之子

“它不是被培育出来的新品种,而是一株漂泊了半个世纪的野生阿拉比卡。” 如果你常喝危地马拉的咖啡,或许对 Bourbon、Caturra、Pacamara 这些名字早已耳熟能详。 但近年在一些极小众的产区和烘焙师之间,一个陌生的名字悄悄出现了—— Dilla Alghe。 在杯测记录上,它有着甜美的焦糖香气、轻盈的洋甘菊气息,酸质干净又细腻。 但它真正迷人的地方,不仅在味道,而是那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“野生品种流浪史”。 一、起源:来自埃塞俄比亚西南的野生血脉 Dilla Alghe 并不是现代育种的新品种,而是一个 在埃塞俄比亚自然林中发现的野生阿拉比卡系(landrace)。 它最早在西南部靠近 Dilla-Alghe 镇的森林中被采集,据说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左右,由英国研究者 Major A.R. Melville 带出埃塞俄比亚,并送往肯尼亚用于咖啡研究。 1953 年,美国农业部(USDA)将这一系种编号为 205408,

By Doris Pan

阿鲁兹 Aruzi

这个咖啡品种是在考卡省因萨市发现的Inza, Cauca (Colombia),当时人们发现一棵咖啡树与该地区种植的典型咖啡树外观截然不同。这种未知品种产量更高,抗性更强。因此,一些农民开始种植这种品种。随后,伦敦一家实验室对这些种子进行了研究,发现其基因和结构与埃塞俄比亚波旁阿鲁兹咖啡树Ethiopian Bourbon Aruzi相似。 Reference: Coffee featuring Colombian Bourbon AruziDiscovered in Inza, Cauca (Colombia), when a coffee tree was found to look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coffee grown in the region, it presents strong similarities…Sample Coffee Roasters

By Doris Pan
Longboard:浪潮已逝,传奇犹存 —冲浪板庄园的故事

Longboard:浪潮已逝,传奇犹存 —冲浪板庄园的故事

在精品咖啡的世界里,有一些名字注定被铭记。 冲浪板庄园(Longboard Specialty Coffee),就是这样一个传奇。 它的咖啡豆往往贵得惊人,却总是被人抢购一空。因为一旦你举起杯盏,便会明白:这不是价格的噱头,而是风味的神迹。花香、果香、蜜香层层叠叠,像海浪般一波又一波冲击味蕾,久久不散。它让人疑惑,也让人着迷:Justin 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 遗憾的是,答案或许永远成谜。几个月前,庄园的灵魂人物 Justin 与世长辞。今天,冲浪板庄园的私人竞拍也已落下帷幕。在落槌声中,留下的不只是一次交易的结束,更是一段未完待续的传奇。未来的走向,谁也不敢断言。 来自浪潮的灵感 Justin 的故事,总是与海浪相伴。年轻时,他是一名冲浪者,热爱追逐浪尖的瞬间。他相信,大自然本身拥有一种节律——而人类能做的,就是顺势而为。 这种理念,他带到了巴拿马的山谷云雾间。 在那片肥沃而神秘的土地上,他选择以最自然的方式栽种咖啡:

By Doris Pan

阿鲁沙 Arusha

简介 波旁/铁皮卡家族中一支未知的亚种,常见于坦桑尼亚或巴布亚新几内亚。 阿鲁沙 Arusha 咖啡是波旁咖啡和铁皮卡咖啡的变种,据说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。 它目前种植在梅鲁山(Mount Meru),这是坦桑尼亚南部高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的一座活跃的火山。 阿鲁沙咖啡最大的种植园位于坦桑尼亚的阿鲁沙高地,海拔1540米(5053英尺)。 风味 作为波旁咖啡和铁皮卡咖啡的变种,阿鲁沙咖啡带有柑橘和坚果的风味,口感醇厚。通常味道非常浓郁,回味宜人。 又名 阿鲁沙 References * https://www.coffeehunter.com/knowledge-category/about-varieties/

By Doris Pan